杜甫七言歌行《醉时歌》读记
(小河西)
据诗中“日籴(dí)太仓”句,推测此诗作于天宝十二载或十三载(754)。【《旧唐书-玄宗纪》天宝十二载:“八月,京城霖雨,米贵,令出太仓米十万石,减价粜与贫人。”“(天宝十三载)是秋,霖雨积六十余日,京城垣屋颓坏殆尽,物价暴贵,人多乏食,令出太仓米一百万石,开十场贱粜以济贫民。”】
然此诗是写给广文馆博士郑虔的。据史料,天宝十三载八月,杨冲、綦毋潜迁广文博士,而广文馆博士员额两个。【史料:《唐六典》卷66:“广文馆,天宝九载七月十三日置。领国子监进士业者。博士助教各一人。品秩同太学。以郑虔为博士。至今呼郑虔为郑广文。”《唐语林-补遗》卷5:“天宝中,国学增置广文馆,在国学西北隅,与安上门相对。廊宇粗建。会十三年,秋霖一百余日,多有倒塌。主司稍稍毁撤,将充他用,而广文寄在国子馆中。”《玉海》卷112引《集贤注记》:“天宝十三载八月杨冲、綦毋潜迁广文博士。”《旧唐书-职官志》:“广文馆博士二人。”】郑虔天宝十三载秋或迁著作郎。故此诗较大可能作于天宝十二载秋。作本诗时,杜甫是等待任用的儒生,郑虔是一个不得志的冷官。尽管年龄相差二十余岁,却彼此投缘,过从甚密。
醉时歌赠广文馆博士郑虔。(杜甫)
诸公衮衮登台省,广文先生官独冷。甲第纷纷厌粱肉,广文先生饭不足。
先生有道出羲皇,先生有才过屈宋。德尊一代常坎坷,名垂万古知何用?
【注释】衮衮:纷繁众多;相继不绝。《游春辞》(唐-王涯):“鸟度时时动絮起,花繁衮衮压枝底。”《上牛头寺》(杜甫):“青山意不尽,衮衮上牛头。”
台省:御史台与中书省、门下省和尚书省。泛指中央枢要机构。
广文先生:郑虔为广文馆博士。【《新唐书-郑虔传》:“明皇爱虔才,欲置左右,以不事事。更置广文馆,以虔为博士……在官贫约甚,澹如也。”】
甲第:豪宅;豪门。《史记-孝武本纪》:“赐列侯甲第,僮千人。”《轻薄篇》(晋-张华):“甲第面长街,朱门赫嵯峨。”
粱肉:精美膳食。《管子-小匡》:“食必粱肉,衣必文绣。”《史记-孟尝君列传》:“今君仆妾余梁肉,而士不厌糟糠。”《秋夕贫居》(唐-黄滔):“豪门腐粱肉,穷巷思糠秕。”
羲皇:伏羲氏,古代圣君。《史记-太史公自序》(汉-司马迁):“余闻之,先人曰:'伏羲至纯厚,作《易》八卦。’”《与子俨等书》:“常言五六月中,北窗下卧,遇凉风暂至,自谓是羲皇上人。”
屈宋:屈原与宋玉。《文心雕龙-辨骚》(梁-刘协):“屈宋逸步,莫之能追。”《草堂集序》(唐-李阳冰):“驰驱屈宋,鞭挞扬马,千载独步,唯公一人。”
【大意】那么多人士个个身居高位,广文先生官职很清冷。豪门之家吃厌了米和肉,广文先生饭食却不足。先生的品德超出羲皇,先生的才学胜过屈宋。德尊一代却常常不得志,扬名万古又有何用?
杜陵野客人更嗤,被褐短窄鬓如丝。日籴太仓五升米,时赴郑老同襟期。
得钱即相觅,沽酒不复疑。忘形到尔汝,痛饮真吾师。
【注释】杜陵野客:时杜甫在杜陵附近有居处。
被褐(pī-hè):穿着粗布短袄。《咏史》(晋-左思):“被褐出阊阖,高步追许由。”
太仓:皇家粮仓。
襟期:襟怀,期许。《与侯景书》(北齐-高澄):“缱绻襟期,绸缪素分。”《寄永平友人》(唐-牟融):“何日归来话畴昔,一樽重叙旧襟期。”
忘形:原指超然物外,忘了自己形体;也形容过度高兴而失去常态;或指朋友相处不拘形迹。《庄子-让王》:“故养志者忘形,养形者忘利,致道者忘心矣。”《琴赋》(汉-蔡邕):“歌人恍惚以失曲,舞者乱节以忘形。”《赠特进汝阳王》(杜甫):“精理通谈笑,忘形向友朋。”
尔汝:古直呼尔、汝为不敬,只有关系密切的朋友才如此相称。有“相为尔汝”、“尔汝交”的说法。《文士传》:“祢衡有逸才,与孔融为尔汝交,时衡年二十,融年已四十。”《听颍师弹琴》(唐-韩愈):“昵昵儿女语,恩怨相尔汝。”
【大意】俺这个杜陵野客更受人讥,身穿短窄粗衣两鬓如丝。每天在官仓买五升米,时不时拜访郑老知己。得了钱我们彼此寻找,买酒痛饮毫不迟疑。乐极忘形成尔汝之交,痛饮起来您真是吾师!
清夜沉沉动春酌,灯前细雨檐花落。但觉高歌有鬼神,焉知饿死填沟壑。
相如逸才亲涤器,子云识字终投阁。
沉沉:夜深貌。《宿南洲浦》(梁-何逊):“沉沉夜看流,渊渊朝听鼓。”《代夜坐吟》(南朝宋-鲍照):“冬夜沉沉夜坐吟,含声未发已知心。”
【注释】春酌:春饮或饮春酒。《诗》(汉-应璩):“酌彼春酒。”《新园旦坐》(唐-王绩):“独对三春酌,无人来共倾。”
檐花:近檐之花;指晋代传入的一种供佛花,曾有“瞻博花”、“瞻匐花”等多种译名。《一切经音义》卷21《大菩萨藏经》卷3:“瞻博花……树形高大,花亦甚香,其气逐风弥远也。”《维摩经观众生品》:“如人入瞻匐林,唯嗅瞻匐香,不嗅余香。”《翻译名义集》(宋-法云):“瞻博,一曰瞻匐,黄色,金花也。”后渐转化为“檐花”,与屋檐没关系。详见李汉超《杜甫《醉时歌》“檐花”考辨》。《答徐侍中为人赠妇》(梁-丘迟):“俱看依井蝶,共取落檐花。”《见人织聊为之咏》(梁-刘邈):“檐花照初月,洞户垂朱帷。”《赠崔秋浦》(李白):“山鸟下厅事,檐花落酒中。”
有鬼神:有鬼神相助。《独酌成诗》(杜甫):“醉里从为客,诗成觉有神。”《游修觉寺》(杜甫):“诗应有神助,吾得及春游。”《奉赠韦左丞》(杜甫):“读书破万卷,下笔如有神。”
填沟壑:死于贫困,弃尸沟壑。《史记-汲郑列传》:“臣自以为填沟壑,不复见陛下,不意陛下复收用之。”《咏史》(魏晋-左思):“当其未遇时,忧在填沟壑。”《狂夫》(杜甫):“欲填沟壑唯疏放,自笑狂夫老更狂。”
逸才:出众才能。《后汉书-蔡邕传》:“伯喈(jiē)旷世逸才,多识汉事,当续成后史,为一代大典。”(伯喈:蔡邕字。)《怀素上人草书歌》(唐-任华):“负颠狂之墨妙,有墨狂之逸才。”
亲涤器: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在成都开酒馆,卓文君当垆,司马相如亲自洗涤食器。《汉书-司马相如传上》:“相如身自著犊鼻裈(kūn),与庸保杂作,涤器于市中。”(犊鼻裈:短裤)。《文心雕龙-时序》(梁-刘协):“买臣负薪而衣锦,相如涤器而被绣。”
投阁:典“扬雄投阁”。《汉书-扬雄传》:“扬雄字子云,蜀郡成都人也……王莽时,刘歆(xīn)、甄(zhēn)丰皆为上公,莽既以符命自立。即位之后,欲绝其原以神前事,而丰子寻、歆子棻(fēn)复献之。莽诛丰父子,投棻四裔(yì),辞所连及,便收不请。时雄校书天禄阁上,治狱使者来,欲收雄,雄恐不能自免,乃从阁上自投下,几死。莽闻之曰:'雄素不与事,何故在此?’间请问其故,乃刘棻尝从雄学作奇字,雄不知情。有诏勿问。然京师为之语曰:惟寂寞,自投阁。爰清静,作符命。”后用为文士不甘寂寞而遭祸殃之典。【典“投阁”,或指郑虔“私撰国史”遭贬事。《新唐书-郑虔传》:“天宝初为协律郎,集缀当世事,著书八十余篇。有窥其稿者,上书告虔私撰国史,虔苍黄焚之,坐谪十年。”】
【大意】深沉的清夜里痛饮春酒,灯前的细雨中檐花纷落。只知道狂欢高歌像有鬼神相助,岂知人饿死还要填沟壑。司马相如虽有逸才还要亲自洗食器,扬雄虽精于训诂却还是跳下天禄阁。
先生早赋归去来,石田茅屋荒苍苔。儒术于我何有哉,孔丘盗跖俱尘埃。
不须闻此意惨怆,生前相遇且衔杯。
【注释】赋归去来:晋陶潜为彭泽令,不愿“为五斗米折腰”,辞官归隐,并赋《归去来兮辞》:“归去来兮,田园将芜,胡不归?”后因以为辞官归隐之典。《晋书-陶潜传》:“为彭泽宰,解印绶去职,赋《归去来辞》。”
石田:多石地。《左传》哀公十一年:“得志于齐,犹获石田也,无所用之。”《史记》伍子胥列传:“譬犹石田,无所用之。”
何有哉:《击壤歌》(先秦):”日出而作。日入而息。凿井而饮。耕田而食。帝力于我何有哉。”
盗跖:《庄子-盗跖》:“孔子与柳下季为友,柳下季之弟,名曰盗跖。盗跖从卒九千人,横行天下,侵暴诸侯。……盗跖大怒曰:“丘来前!……今子修文、武之道,掌天下之辩,以教后世。缝衣浅带,矫言伪行,以迷惑天下之主,而欲求富贵焉,盗莫大于子。天下何故不谓子为盗丘,而乃谓我为盗跖?……子之道,狂狂汲汲,诈巧虚伪事也,非可以全真也,奚足论哉!”《庄子-骈拇》:“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,盗跖死利于东陵之上。二人者,所死不同,其于残生伤性均也,奚必伯夷之是而盗跖之非乎!”
惨怆:凄楚忧伤。《赠蔡子笃》(汉-王粲):“瞻望东路,惨怆增叹。”《自淇涉黄河途中作》(唐-高适):“缅怀多杀戮,顾此增惨怆。”
衔杯:饮酒。《世说新语-任诞》:“使我有身后名,不如即时一杯酒。”《伤离新体》(梁-萧纲):“犹是衔杯共赏处。今兹对此独生愁。”
【大意】请先生早些像陶渊明赋《归去来》,看你家薄田荒芜茅屋满青苔。儒术对咱有啥用?孔丘、柳下跖都已化成尘埃。听了这些话儿心里莫悲伤,生前能相遇就痛快干杯!
【诗意串述】本诗首4句用“诸公”的显达地位奢靡生活和郑虔的位卑穷窘对比。“诸公”未必皆英才,却个个飞黄腾达,而郑却“官独冷”甚至“饭不足”。对比鲜明强烈。接着4句为郑鸣不平。郑“道出羲皇”、“才过屈宋”、“德尊一代”,仕途却总是坎坷。“杜陵”8句写自己凄惨的生活及二人的交情。杜甫已四十多岁,没工作,缺衣食。然而二人有点钱就买酒。他们推心置腹、共叙怀抱,开怀畅饮,聊以解愁。他们同病相怜。他们是忘年交尔汝交。“清夜”6句是本诗高潮。前四句樽前放歌,悲慨突起。(这几句后人评价甚高,说是神来之笔。)后二句用典。司马相如乃一代逸才,却曾亲自卖酒涤器;才气横溢的扬雄无故被株连,被逼跳楼。写的其实是郑虔。郑虔虽没跳楼,也曾被贬数年。末6句为激愤之语。一是劝先生干脆早点学陶渊明归田隐居。二是感慨儒术无用。即便如孔圣人又如何?三是以“痛饮”作结,仕途不遇,世路坎坷,无可奈何,只能痛饮借酒浇愁!
【参考文献】
李煜东《安史之乱前杜甫与郑虔交游考实-以杜诗系年为中心》《中国典籍与文化》2024 (02)
李汉超《杜甫《醉时歌》“檐花”考辨》《社会科学辑刊》1985(04)(此文认为“檐花”是一种佛的供养花。)
刘开杨《关于《杜臆》的一条解释--杜甫《醉时歌》句“灯前细雨檐花落”》《文史哲》1980(06)(此文认为“檐花”为近檐之花。)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